第(3/3)页 她背着手提箱,从马车上缓步走下,仰头望湛蓝的天;她和同伴们同行,然后挥手相别;她坐在草坪上,执起铅笔细细描摹素描一幅;她坐在剑河的小船上,船夫撑着篙,推着碧波前行…… 优美如油画一般的景,诗意荡漾,掀起阵阵涟漪。 她伸出葱白手指,调皮地逗弄着水波,美妙的鸟鸣娓娓动听,她似有感应似的,抬头。 恰好望见桥上的他。 怀揣浪漫情怀的少男少女不期而遇,尽管被女孩惊艳一瞬,张维真仍是心里暗道——俗套。 谁知屏幕暗下,第一集的标题缓缓浮现——“相遇”。 原来这才开始。 入目是与前奏完全不同的棕色调,一个男人牵着一个年纪略稚的小姑娘,踏入梁家门府。 画面上一大一小的背影,疏淡而温柔,带着一丝怀旧的气息。 “少爷,林家小姐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梁思成知道这是父亲好友林长民前来拜访,还带了他最为得意的女儿。 不知这林家小姐形容几何?想必照当下时尚,是梳着一个油光光的大辫子,身着绸缎衫裤。 他这般想着,竟觉得心里有些颇不自在,旋即轻笑着摇头。 梁思成在父亲的书房里恭候,不一会儿便有脚步声传来。不似他的想象,这声音竟带着令他微微讶异的轻快。 然后他抬眸,瞥见此生再难忘却的一幕。 小姑娘穿着新式衣裙,大方得体,梳着两根小辫子,明眸善睐,双眼神采飞扬。 这一年,她15岁。 虽稚气犹在,但那种灵秀之气已有迹可循。她起身告辞时,轻快将裙子一甩,有种翩然而去的潇洒。 年轻的男人嘴角带笑,目送他们远去。 “诶?这剧的男主是徐志摩还是梁思成啊?” 耳边是女儿不解的声音,张维真看着看着,慢慢靠上沙发后背。 严导的叙述方式非常有趣。前奏显然是蒙太奇的手法,连心理状态都是通过画面拼接展现。正片看上去仿佛前后不搭,但是仔细斟酌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双线故事。 不。 张维真笑了下——也可能不是双线,从头到尾这个故事只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27年的爱情。 至于前奏是谁,不重要——可能是徐志摩,也可能是金岳霖,亦或者是胡适。 重要的是,林徽因和别人的故事,和她与梁思成的故事,大约要好好比较一番,才知道她最终的选择和归属为何是他。 “相遇”。 ——此时的相遇并非真正的相遇,就像是拂开假象才能窥见真理。 严宽的精心设计被张维真一眼参透,他唯一不解的就是——这个女孩怎么能演什么就像什么? 她可以演目睹凶杀案却心思缜密的学生,可以演宫廷中身世不幸却玲珑通透的公主,亦可以演这稚气将脱未脱却青春靓丽的少女。 少年人强说愁不难,难的是年岁渐增还保留童真。 张维真问女儿:“这部剧从少年到老年一直都是一个人演的吗?” 张妙语上网查了下:“好像是,后期用的是老年妆。喏,你看。” 她找了张剧照,张维真随意一瞥,就能在沈烟眼中寻到几分失焦的浑浊。 他说:“这部剧我倒是可以陪你看看。” 张妙语兴奋地扑过去抱住他:“耶!爸爸你最好了!” 张维真无奈:“小力点,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作者:每次写戏中戏,我都觉得自己写得很爽,好像很有文化的亚子!哈哈哈哈! 稍微剧透一下,我觉得后面的剧情还挺好看嘿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