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蓝玉手下的副将可都没有一个是庸才的,完全信得过,也能够放心的了。 而在处理完了边界防御的事情之后,朱启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自己处理呢。 本以为到了辽阳可以安心当个咸鱼王爷,慢慢摸鱼了。 却没想到,在大明当咸鱼王爷那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在辽阳有地方官员,但自己这个辽王可是有很大实权的,就连地方官员每日里的情况和政务都要向自己汇报。 这辽东虽然不是整块都归自己管,但辽阳到辽河一线这一块的防线却都是朱启要负责的。 而在这一块负责的领地之中,大明百姓们有什么冤屈,或者求助的问题,都要自己这个辽王拿主意。 好家伙,这可真是就差没快进到隔壁老王厕所堵着,要自己去帮忙通一下了。 朱启看了好几天的政务,每天的任务都是这家里和邻居的田亩发生了争执,哪里有有人打架,亦或者是富户买了穷人的田亩。 其他的都还好说,只是治安案件,但如果是富户买了穷人的田亩,这可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在洪武年间,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买卖田产。 但朱元璋是贫农出身,他自然是清楚农民最大的指望,就是脚底下的那一块田。 可以说有这块田,老百姓就有活路。 但天上总有不测风云,不可能每一年都顺风顺水,而遇到这些需要钱的大事的时候,就难免要拿田地出去抵押。 当还不上这些钱的时候,田地自然就被人收了去,这也是大部分的有钱人家兼并土地的方法。 像影视剧或者是戏曲里面那样,经常带着大批人马过来抢东西的,抢田地的,那绝对是非常少有的。 对于这些案件,朱启都要特殊处理。 首先,官府就不能承认这种富户购买穷人土地的方法。 朱元璋曾经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这意思简单来说就只有三层,第一给每一个能种田的人分地,第二,严格禁止有钱人去吞并土地,第三,如果你敢吞,那就有罪入狱。 先不说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是多么的严重,起码在洪武年间还真的没什么人敢干这种事情。 也就只有淮西勋贵那帮利益既得者们,不把这一条放在眼里。 一直在兼并着周围的土地,而这也是朱元璋后来把他们扫清一空的原因之一。 一般的官绅富户家庭,如果敢吞并土地,让官府知道了,除非当地的官府包庇你。 不然这事情往上一捅,那你不仅吞并的土地要还回去,就连家里那些财产也都要充公,家人都要去流放边疆。 这可是非常大的惩罚。 所以除了那些势力极大的淮西勋贵之外,一般的地主家庭还真的不敢去侵吞农民的财产。 除了不敢之外,经过元末乱世以后,中原大地上的人口已经经过了一波的锐减。 此时明朝都还在鼓励开荒,土地远远比人要多得多,自然不存在那么紧迫的土地矛盾。 很多的富人权贵,宁愿雇佣人去开荒土地,毕竟开荒的土地也是算在自家土地财产之中的。 但也难保一些财迷心窍,失了智的人就想要抢夺那些土质优良的土地。 在江南就有那么几个,不过下场就不必多提了。 而辽东这边,朱启刚来几天,却每天都能遇到这样的案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辽东这边的百姓,对于大明的法律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他们还是习惯按照在元朝时候的行事方式来干事情。 不过他们习惯归习惯,大明的法律还是要执行的,自然不会法外开恩。 这些人先把土地吐出来,然后家里的财产都充公,正好拿回来的地主土地可以继续分给下面人。 但朱启也明白,眼前这一切看似美好,也只是暂时的。 顶多维持个七八十年吧,等人口翻了两番之后,这土地绝对是不够用的。 而想要杜绝那些有钱的地主,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更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事情。 只要是封建王朝的制度下,即便是再完善,也不可能解放土地上的农民。 因为既得利益者和统治阶级,压根就不站在老百姓这里呀。 这就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和哲学的问题,不过这就不是朱启去考虑的了,反正自己过好眼下的七八十年就好了。 朱启也是毫不罗嗦,大手一挥,就将这些案件全都发下去审判,总之一句话就是劫富济贫就完事了。 不过朱启也没有忘记自己心情,就做好的准备,那就是在辽东开设新式学堂的问题。 这大明的老百姓,一个个的都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去考科举。 只要考上科举,不仅可以免田赋说,而且未来还能够当官,好处多多,自是不用多提。 只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对于稳固社会关系来说,或许很有价值。 但对于国家和科技的发展,却压根就没有太大用处了。 所以朱启的新式学堂,并不管什么四书五经,就主要是在自然科学上发力,偏向于理科内容。 当然,文科也有,不过,文科也并非是四书五经了,直接就是语文,地理,历史政治这几门课一下子给你安排上。 想要让国家发展,教育是最主要的事情,如果教育都跟不上,其他的就更别提了。 近现代多少国家实现崛起,可不就是从教育入手,然后进行弯道超车吗? 大明现在也不存在什么超车问题,毕竟自己一个人就是独一档的世界第一。 其他的国家都不在大明的眼中,即便是强如北元,现在也是被大明按着锤。 有这样的大优势,又是政治最为清明的洪武年间,朱启自然不能错过这一波红利。 趁着现在赶紧在辽东办新式学堂,进行新式教育的推广,对于明朝以后而言自然是好处多多的。 这也算是朱启这个摸鱼王爷少数能为大明朝做的有用的事了。 而要修建新式学堂,也不是嘴巴说说,就能把学校给建起来的,首先就是要修改房屋。 盖房子这种事情,朱启自然不拿手。 虽然有水泥在手,但朱启可不打算用水泥来盖房子的,因为朱启没有水泥盖房的关键性道具——钢筋。 水泥制作非常的简单,并不复杂,但钢筋的制造可就复杂多了。 不是一个工业国的话,甚至连螺丝都造不出来,更别说钢筋这种东西了。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也造不出这种玩意儿来,还是后来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才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大明朝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科技能够弄出水泥,那都已经是卯足了劲,钢筋什么的就不用想了。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这农村不都是用水泥和竹子来盖房子吗? 大家可别搞错了,在农村,水泥和竹子盖的可不是房子,而是院子里的水泥地。 水泥和竹子确实可以用来盖房子,但这样盖起来的房子安全性就不说了,没准两三年就塌了。 这水泥多重啊,压下来可得砸死人的。 不过在院子空地上造水泥地的话,完全可以用竹子来代替钢筋的作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