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再去芝加哥(二)-《大西洋之王》


    第(3/3)页

    大楼顶部高耸于成排的“芝加哥窗”(通常由固定居中的大块玻璃与两侧较小的、可上下拉动的滑窗构成)之上,如植物茎上的花朵般绽放。

    位于国家大道上,分两阶段建造于1899-1904年的沙利文中心。

    路易丝·沙利文为这座百货商场进行了设计,后于1906年由d.h.伯纳姆公司对其进行了扩建改造。

    国家大道以西的几个街区外,在西亚当斯大街与南拉萨尔大街交会处,坐落着1886年建成的卢克里大厦——这是由伯纳姆与路特设计的首幢重要高层建筑。

    它外表洋溢着理性之风,细节处却极尽折中主义装饰之能事。

    1906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大楼重新进行了装饰改造,为它内部的庭院添加了精美华贵的天窗玻璃顶。

    靠近卢克里大厦南侧,在西范布伦大街与国家大道交口处,矗立着建筑史上的惊世杰作摩纳德诺克大楼。

    这座由约翰·路特在1891年1月份——其离世前,刚好完成设计的17层高楼,巨大宏伟、庄严超群,外部几无装饰。

    摩纳德诺克大楼是极简主义风格抽象派建筑的力作——这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楼极具成本意识的委托人推动形成的,设计理念绝对前卫。

    摩纳德诺克大楼南面、位于迪尔伯恩大街上的是费希尔大厦。

    这座19层高、采用陶板包层的建筑是查尔斯·阿特伍德于1893年为卢修斯·费希尔设计的。

    彼时,阿特伍德还在同时进行着瑞莱斯大厦的建筑设计。

    费希尔大厦的正式落成已经是1896年的事了,而那时的阿特伍德却已突遭意外,英年早逝。

    费希尔大厦与瑞莱斯大厦形成了极有趣的对照:尽管二者显然出自同门,但费希尔大厦古朴有余、玻璃饰物不足,似乎有意回避瑞莱斯大厦所标榜的前卫风格。

    1887年,沙利文与阿德勒合作设计的芝加哥会堂大厦。

    建筑恢宏简洁,充满都市气息。在它落成时,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独幢大楼,也是芝加哥的第一高楼。

    这趟非凡的芝加哥建筑史之旅现在即将达到gc。

    毗邻费希尔大厦而建的是16层高的曼哈顿大厦,由威廉·勒巴隆·詹尼于1888年设计而成,是芝加哥第一座全钢铁框架摩天大楼。

    但是,尽管这座气派宏伟的史诗巨作在现代高层建筑诞生史上享有先驱地位,曼哈顿大厦却仍然采用砖石结构以隐藏其钢铁框架。

    并在外表上附以包括一系列鬼面雕刻在内的古典风格装饰,工艺繁复,足以充当文艺复兴时期豪华的宫殿装饰。

    接下来,再次回到国家大道上,第二莱特大厦的主体部分赫然显现。

    这是詹尼1889年为李维·莱特设计的百货商店大楼,当时的莱特刚刚与马歇尔·菲尔德分道扬镳。

    这座大楼虽然不高,却扩展延伸,占地面积极广,横跨了整个街区。继曼哈顿大厦之后,詹尼的设计风格变化得耐人寻味、令人着迷。

    莱特大厦仍保留了古朴的装饰——引人注目的巨大古希腊多立克式壁柱尽显崇高典雅,钢铁框架外仍是砖石外墙,但一切显得更加简洁理性。

    很显然,这座功能主义的建筑正从历史的束缚中破茧而出。

    接下来,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芝加哥,也是19世纪末的美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在国家大道穿过议会公园路交口以东的地方,就是会堂大厦之所在。

    这是1887年芝加哥商界财团聘请路易斯·沙利文与丹克马尔·阿德勒合作设计建造的著名建筑。

    大厦内部设有一个包含4300个座位的会堂,是芝加哥为跻身美国文化地图,让自己有资格与1883年在百老汇大街上开业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相比肩而设立的。

    当会堂大厦在1889年竣工时,它已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建筑,凭借18层高的塔楼成为芝加哥的最高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