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梅先生访美(二)-《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听说您还要到好莱坞,我们的总厂在那里,一切条件都比此地完善,您到那里,总厂的负责人一定会来接洽请您拍片的。但我们还想请您在此地拍一点新闻片。”

    梅大师犹豫再三:

    “那是可以的。不过演出后比现在更忙,你们最好到剧场去拍。”

    双方就这样谈定了。

    12月20日,大西洋城的花园戏剧中心盛况空前,基本上能出动的华人都出动了,即便买不起票,他们宁愿在外面逗留也不愿离去。

    这个年代,能在丑国迎来家乡的明星,那种期待和自豪是无与伦比的。

    原本黎耀阳只安排了一场演出,但因为观众太过热情,且求票心切,黎耀阳只好跟梅大师商量。

    于是,他们在这个新落成的大剧院连演了两个星期,到第七天,电影公司到剧场来拍新闻片。

    那天大轴是《刺虎》,他们决定拍摄费贞娥向一只虎将军敬酒的一节。

    因为这出戏他们已经看过几次,剧情比较熟悉。

    那晚剧终人散后,电影公司把事先运来的各种灯及摄影机、录音机等布置好光线声路,梅大师演完戏并没有洗脸,只是稍稍修整了面部的脂粉。

    开拍时,已经是午夜两点以后,第一个镜头,先由剧团里报幕人杨秀女士用英语介绍剧情,杨秀女士是华侨,也是黎耀阳特意从华埠请来帮忙的,梅团到了纽约以后一直都是她在照顾。

    她的态度大方,英语流利清楚而有感情,观众反映良好。

    剧团在丑国演出获得成功,她的热情帮助,也是不可抹煞的。

    介绍剧情后,接着镜头就摇到梅大师,是一个半身的特写镜头。

    先唱《刺虎》里面[脱布衫带叨叨令曲牌中的“恁道是乐煞人也么哥,又道是喜煞人也么哥”两句,收音筒是悬空吊在舞台当中的。

    下面换了一个全景的镜头,露出整个舞台面,刘连荣扮演的一只虎念白:

    “侍女们看酒来,待俺回敬公主一杯。”

    贞娥念:

    “将军所赐,奴家敢不从命,也要请将军陪奴一杯。”

    念完这句,双手擎着酒杯款步走到一只虎面前,这时候整个舞台画面又转到我和刘连荣两人的身上,刘连荣念:

    “当得的。”举杯一饮而尽,接着做出酒醉呕吐的样子。

    这时候,镜头又集中到梅大师一个人的身上,他接着“呀”的一声,唱:

    “赤紧的蠢不剌,沙咤利,也学些丰和韵。”

    在一个小锣“长丝头”(锣鼓点名称)的声中结束了这一段有声新闻片。

    在拍摄之前,电影公司方面提出要拍一段角色齐全的场面和梅大师个人的几个特写镜头。

    他想到只有这一场角色最全,费贞娥在这一场戴凤冠,穿蟒,围玉带,扮相很富丽。

    在表演方面,贞娥面对一只虎时和背过脸来是两副面孔,这种表情使观众容易看清楚剧中人的复杂心情,所以主张拍这一段。

    这段新闻片,放映在银幕上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那天晚上,连试拍带重拍以及摄影位置、角度上的斟酌,费去很多时间,整整搞了一夜,这是梅大师生平第一次拍摄有声电影的经过。

    要不了多久,梅大师在纽约拍的这段有声新闻片,很快便走遍了华夏的各大城市。

    他在丑国演出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就听说这段有声新闻片《刺虎》已经到了京城。

    估计等他回国后,朋友们就有的聊了。

    谈起在京城放映这段片子的情况时说:

    当时真光电影院在一部正片之前加映这段新闻片,报纸上电影广告栏内将“梅兰《刺虎》”几个字登在显着的地位,还附刊了《刺虎》的照片,影院门口也是画着大幅的广告。

    开映时,天天客满。

    梅大师认为,观众这样热烈去看这段新闻片有几种原因:

    1.在国内放映的有声片都是外国片,还从没有华夏演员拍摄过有声片。

    2.京剧演员初次在有声电影中出现。

    3.华夏人关心自己的戏剧在海外的成功或失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