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西洋上的炮声》(一)-《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于是在科氏力作用下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全都逆时针朝它靠拢,北半球低气压西面的空气往南移动,东面的空气往北移动,配合地面形势——低气压东面是“暖脊”的暖空气,西面是西风槽北面的高压冷空气,就变成冷空气南下。

    暖空气北上实际上自始至终如果西风带没断裂,冷空气永远只能在西风以北。

    在冷空气脱离大部队之前,表现为西风带往南延伸。

    温带气旋会促使低压中心西面的西风槽进一步往南延伸,基本就是冷空气南下。

    但是西风槽前正涡度气流往往在遇到墨西哥湾强大暖湿空气后被迫北上,最后基本是骑着丑国东海岸北上到纽芬兰一带。

    这些温带气旋的低气压中心往往离东海岸很近,换句话说,东海岸往往在冷空气团/西风槽的东部边界线上,冷空气的“侧翼”,冷空气在这里比较虚弱。

    但是在中央大平原就是冷空气的“前锋”,实力很强而且冷空气侧翼强行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后来到马里兰、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的时候。

    从山上往低海拔地区跌落,会出现轻微的焚风效应,温度会升高,削弱了冷空气的威力。

    第三个原因是丑国的地形,丑国有小半幅的国土都是山区,就是西部的落基山脉,东边的平原面积可达国土一半,中间连像样的山丘都没有。

    更别提什么东西走向的山脉了冷空气沿着低地走,遇到高大的落基山脉自然是不好欺负,一马平川的中央平原地区是发泄的好对象。

    偏巧西风槽长期处于中央大平原一代,极大方便了冷空气往南进军。

    东部遇到阿巴拉契亚山脉,能用的突破口只有圣劳伦斯河谷。

    本来这里就不是冷空气的正面进攻方向,现在冷空气侧翼翻越阿巴拉契亚山有点力不从心。

    第四个原因是丑国东海岸的北大西洋暖流,这货直到纽约附近才离开北美海岸直奔欧洲而去,这股暖流造成上方空气相对温暖,加大了冷暖气团的温度差异。

    差异越大,越有利于温带气旋增强和维持,中央大平原冷空气南下越有力。

    同样这股北大西洋暖流也是逼迫西风在北美东海岸北上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里暖空气太强势了,冷空气到了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打不过暖空气,势力范围有限,西风带便踩着哈德孙湾极地气团的“底线”往北移动。

    要注意的是西风喷流仍然会不断卷来南边的暖湿气流,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出现显著降水过程,水蒸气冷凝甚至是再冻结变成雪。

    这个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于是惠及东海岸地区,众所周知,下雪天会感觉不是那么冷

    另外得纠正传统观念中一个错误。

    实际上洛基山区冬天平均水平比中央大平原冷,高原平均温度一定比平原冷。

    但是感觉中部大平原地区比较冷的原因是东海岸这里的温带气旋爆发性很强,加强很快,冷锋往往导致西风带快速南移,降温极快。

    偏巧冷空气主要不走山区,人们误以为中央平原比洛基山区冷但爆发性气旋,冷空气虚得很快,一过去之后就很快升温,升温之后落基山区温度又相对来说比较低了。

    五大湖地区尚且如此,远在北极圈边上的阿拉斯加更是如此,冷就必须得想办法取暖,还有什么比大冷天来一口烈酒更暖身子的东西?

    ———————————

    开春,一部名为《大西洋上的炮声》的电影在新泽西低调开机,黎耀阳亲临现场,带来了一种比较新潮的开机仪式——敬天敬地敬鬼神。

    鬼佬觉得新奇,参与制作的华人们并不意外。

    不过对黎耀阳来说,这一切都很奇妙。

    他参与过无数电影制作,但在这个年代拍电影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看着老旧的摄影器材,还有满眼的复古装扮,他总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一样。

    但狠狠一掐大腿就知道这一切不是梦,真的不能再真了!

    了解电影的都知道,第一部真正的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是在新泽西州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制作出来的。

    人类的视觉具有暂留性,比如夜间挥动点着的烟头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圆圈,电影的原理也在这里。

    大约19世纪30年代时期在欧洲有一种娱乐游戏经常放置在客厅里的一种装置叫做魔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