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清穿之德妃日常》


    第(1/3)页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历史人物:

    董鄂·费扬古:清朝将军,顺治帝董鄂妃的亲弟弟

    董鄂·彭春:勤勇公,三福晋的阿玛,与费扬古是同族

    哲布丹尊巴:蒙古活佛,反对准格尔侵略

    注释1:打谈的资料来自《金瓶梅风俗禅》by白维国

    注释2:阴丽华与刘秀的关系是作者一家之言,欢迎有其他见解,但是这里只是支线不做讨论。“姐姐想让二哥帮忙?”绣珍捏着帕子掩嘴一笑,“这可找错人了。”

    “此话怎讲?”

    绣珍一脸忍俊不禁的样子:“他自己的婚事尚且没着落。额娘把他拘在家里不许出门,日日叫了媒人上门相看呢。”

    绣瑜不由扶额:“额娘真是闲操心。好人家的女儿都预备着明年大选指婚呢,这个时候能够说上什么好人家?正好让他带两个孩子出去疏散疏散,整日关在宫里都关傻了。”

    有了她这句话,绣珍就满面笑容地回去解救哥哥了。

    晋安成年之后常年在外,本来跟两个侄儿素无交情,听到姐姐的嘱咐不由尴尬。可是他回家十数日,真的要被亲额娘和媒婆们如狼似虎的眼神逼疯了。别说是开导开导四阿哥,就是让他进宫跟康熙谈人生,他都甘之如饴。

    同样被“逼婚”的甥舅俩,外加一个打酱油的六阿哥就带着侍卫,微服出宫,一行七人往西河道子口去,在闻名京师的窦记羊肉馆里用午饭。

    胤禛两兄弟正是热血澎湃、崇拜英雄的年纪,晋安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素来健谈。那些热血的军旅故事、跟罗刹人斗智斗勇的经历讲出来,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晋安就成功地收获了两个小迷弟。

    他满是感叹地总结道:“役人之道,贵在役心。费扬古将军是我见过最会治军的人了,屯田、通商、严明赏罚,这几件事做下来,整个北古口就没有一个士卒说他坏话的。”

    今日他们带出来的侍卫都是心腹亲信,平日里都是玩笑惯了的,当着两个小主子也没什么忌讳。当即就有裕亲王妃娘家的堂侄儿阿勒苏笑道:“董鄂家明年有好几个秀女参选,你既敬重将军,正好给他做女婿,岂不是美事一桩?”

    胤禛胤祚立马转头看他。面对两个侄儿纯洁的小鹿眼,晋安莫名脸红,抄了桌上的鞭子作势要教训损友。周围的侍卫见他恼了,两位主子又不理论,越发起了兴,纷纷出言捉弄他。

    不知是哪个机灵的高声道:“你这次跟随将军回京,听说董鄂家的女眷也在车队中。你可曾跟哪位格格有过一面之缘呐?”

    晋安揪着阿勒苏辫子的手一顿,明显愣住。阿勒苏趁机捉住他,从袖子里掏出一方粉白底绣着墨梅的绢子来。众人拖长了声音“哦”了一声,更是兴致高涨。

    “咳咳。”胤禛端起茶杯咳了两声,“差不多了,往集市里逛逛去吧。”说着起身走在前头,晋安暗瞪了众侍卫一眼,赶紧跟上。

    费扬古将军的族侄女、勇勤公鹏春家的嫡长女年方十二,是皇子福晋的热门人选之一,就是指给四阿哥也毫无意外。众人暗悔失言,顿时收了嬉笑的神色,跟在后头。

    西河子道口的集市果然热闹无比。那里是一片开阔的岔道口,摊子沿着街道四面排开,外商云集。有红胡子的罗刹人、满身异香的暹罗人、头上包着白帕子的天竺人,也有贩卖鹰犬皮毛的蒙古人,当然最多的还是前来凑热闹的京师百姓。操着各种口音,比手画脚地叫卖讲价,货物从天竺的象牙到朝鲜的人参,无一不有,多是以物易物。

    侍卫们站成一个圆圈,隐隐把兄弟二人护在中间。胤祚看得目不暇接,专门往人多的地方挤,捡那些新奇的玩意儿买了许多,抬头又见前方有一长衫老人站在高坡上,手持锣鼓敲击,招徕眼球,然后开始唱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