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由于明军主力北上,留守的沐晟兵力不足,无法讨平陈季扩,为了彻底平定安南之乱,已经腾出手来的朱棣命令张辅三征安南,迫令陈季扩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则以武力讨平之。 永乐十年,张辅与沐晟会师于顺州,与安南军在爱子江决战,安南军大败,陈季扩只身败走老挝,张辅命指挥师佑率兵追击,连破老挝三关,终于在蒙册南磨将陈季扩活捉,押送京师,至此,安南全部平定。 此时,北元势力卷土重来,朱棣再次召回张辅,第二次伐漠北。 留守交趾的明军缺乏治理经验,遇到问题只会用武力镇压,再加上官吏之间又勾心斗角,安南民心不附,从此叛乱不断,此时的大明已迁都北京,防御重点逐渐北移,交趾便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永乐二十二年,仁宗皇帝朱高炽继位,次年去世,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由于大明连年来南征北战,六下西洋,国库空虚,朱瞻基认为安南之地一方不靖,屡勤王师,便下旨撤兵,檄文传至安南各州,镇守在当地的明军守备们,既是松了口气,可同时,却又满肚子的不甘。 谁都知道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也谁也都明白,大明花费了无数钱粮,无数军马进入于此,明明屡战屡胜,明明已占据了安南,明明无数人鲜血洒在此,换来了安南国辟为州县,纳入大明的疆土,可最终,一切化为乌有。 当时的朝廷,固然有当时的考 量,可能是认为,下西洋已经没有了意义,占领安南,让舰队在安南出发,深入西洋,事半功倍,没有多少意义,既然朝廷海禁,那么安南这绵长的海岸线,反而成了巨大的负担。 大明已经耗不起了,这些钱粮,完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无论是何理由,十数年奋战的结果,最终一切成空,当初奉太宗皇帝旨意进入安南的将士们,最终灰溜溜地撤回。 张辅是最不甘心的一个,因为安南是他亲手打下来,如果不是漠北战事紧张,或许英国公一脉将世代永镇安南。 可是,现实没有如果,只有遗憾。 本以为这个遗憾将伴随自己余生,却没想到,仅仅过了二十余年,便再度踏上这片土地。 黎克昌率百官和将士们跪在两侧,俯首道:「伪君黎思诚对抗天兵,万死难恕,罪臣黎克昌幡然醒悟,率有志之士弃暗投明,现将其擒来,献于王师,安南上下,尽皆真心归附,还望大明皇帝陛下不弃,予以善待,罪臣感激涕零,望北而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