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处长显然对这个数字还是很满意的。 “我们石场可没有黄岭石场产量高,我报七万方吧!”唐成山也报了个数字。 其实庙岭石场的规模一点不比黄岭石场小,如果把所有的石坑都利用起来,庙岭石场山上山下可是能放下四十个石匠位的。 一年出十万方石料也不是难事儿。 但庙岭石场以前主打县城用户,他不可能把县城那边扔了,全部转移到红岛这边来。 那边客户扔了,红岛这边养殖圈干完了,岂不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唐成山预留了一部分产能给县城,只报了七万方的数字。 剩下那十多个小份石场就没啥搞头了,九家小份石场才凑了两万多方,最多一家才报了三千方。 总数二十一万方,这个数字让吴处长不是很满意。 好在初期的养殖圈都在海边,暂时不往海里延伸,这个数字也算够用了。 合同非常的简陋,与后世十几张纸的规模相比不值一提。 “吴处长!你们这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这也太简单了。” 江宇还真没见过八十年代的合同长啥样,但就两张纸这样太寒碜了吧! “怎么没有法律效力?合同不都这样吗?” 也许八六年的合同就这样了,这种合同放到后世,拿到法庭上法官绝对不会去看第二眼。 虽然条款少,但江宇还是一条一条地看完了。 关于达不到数量要承担什么责任这些江宇没太关注,反正他的石场完成任务数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超额完成。 他主要看的是结算。 合同上没有注明结算周期。 “吴处长!你们这合同连结算周期都没有,到时候多长时间结账啊?” 这个可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半个月结算一次还是一个月结算一次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石场和养车户的资金周转,不弄明白这字是不能签的。 “我们公司也考虑到了初期所有的困难,我们初期结算日是三天一结算,主要是照顾你们这些石场和养车户的资金周转,三个月后将变成一个星期一结算,到明年将是半个月一结算,以后不再变动。” 这个结算周期倒是挺合理的,只是不知道甲方能坚持多久。 在确信合同没有什么补充后,江宇在合同上签名按了手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