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灭代,还得由我来-《春秋小领主》
第(3/3)页
周围熊熊大火,地面却涌出泉水,宛如神助。迷信的古人立刻信心高涨,连周围的烈火都无法撼动他们的斗志。
第三日晨,天空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午后,雨越下越大,森林大火随之开始减弱……
第四日,雨还在下,燃烧后的森林一片黑色,偶尔有雨滴滴落下去,还发出呲的一声响,随即,一股白烟冒了出来——那是尚未扑灭的火苗被雨水浸透后的残迹。
虽然说瓢泼大雨下了一整夜,但森林大火却不是一场暴雨能够阻止的,一夜的瓢泼大雨只是将火势微弱的部分浸湿,随即,雨水化成蒸汽,让整个火灾现场仿佛桑拿浴一般白烟蒸腾,紧接着,水汽带来的降温,带来的氧气隔绝现象,使得大火变成了烧红的火炭。
接下来,雨水不停的滋润下,有些火炭已经彻底浇熄……但有些炭火依旧赤红着,如果雨水持续的时间不长,那么这些通红的炭火又将重新燃烧起来,当它再燃烧的时候,四周都是大火燃烧后形成的木炭,火势将一发不可控制。
森林边,赵氏士兵披着简陋的雨具,尽量翻动着被大火烧倒的巨树残骸,尽量让这些树木浸泡在雨水里,并将那通红的炭火敲碎,让它们充分浸泡雨水。
极目望过去,远处暗沉沉的天空隐隐发红,这是火势在向西部扩张。说明棘蒲地区虽然下了暴雨,但森林的更深处依旧是晴天,故此森林大火还在向那个方向蔓延。
赵武看着天际边的红光,自言自语的说:“燕离真狠啊,这一把大火,不知多少林木受到危害,丛林中,不知多少野兽受大火波及……不知阳城那边,有没有因此受灾?”
齐策也若有所思的自语:“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燕国的公子怎么肯定自己能从这场大火中脱身,后来我才想通,他肯定是从黄河边撤退的。这场森林大火虽然凶猛,但河边的空气湿润,大火不一定会烧到那里,他一定是沿河走了几十里,而后北上。”
赵武知道齐策想说什么,他一咧嘴,回答:“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我们攻击代国做的很冒失啊,现在看来我们远不如燕公子离熟悉代国的地理情况。
至于人和,那就更不用说了,燕公子离大约把代国所有的男丁都集结起来了,我们却茫然不知地撞进了他们的伏击圈。”
齐策轻松的耸耸肩:“都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我看来,这场大雨巧合的浇透了森林大火,说明老天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掌握天时……哼哼,接下来,我倒要看看这‘天时’怎么个不如‘地利’与‘人和’?”
其实,棘蒲这几天下了一场暴雨,一点不足为奇。代国这里河汊纵横,此片平原上知名不知名的河流有十数条,到了汉代,记载当地的大河数目有七条,而春秋时代,代国处于边荒地带,史书没有记录这里有多少河流,而光是赵氏商队画在地图上的大河数目,就有十数条——所谓大河,是指人无法泅渡,河面宽度至少在两公里以上的大型河流。
现在正是秋季,秋季雨水本来就多,河汊纵横、沼泽地密布的代国地区,在这个季节本来就隔三岔五要来一场小雨,否则的话,本地也不会形成大型古森林,以及连片的沼泽地。
所以大雨适时浇熄了森林火灾,不是偶然,不是神助,而是必然——这句话赵武当然不会解释给齐策了。
齐策把这场大雨归结到天时上,固然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但赵武用兵,不太希望搞鬼神迷信那套,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家臣能老老实实的依据实力对比跟对方较量,毕竟,唯有实力才是最可信的。唯有每战依据实力,才能保证家族常战常胜。
“老聃曾经给我一本书,书中说的虽然有一点谬误,但也说出了一些道理,比如‘刚不可久,柔不可持’,代国集结了全国的男丁,连续突袭赵获与我的部队,兵锋实在刚利,但在我看来,燕公子离没安好心。
所谓‘刚不可久’,大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全国的男丁集结在一起,我承认,代人常年在丛林与野兽打交道,体格雄壮的如同野兽,他们的兵锋所向让我们吃了大亏。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都吃什么?
代国人以捕猎为生,在代国这种沼泽密布的区域内,肉食最不可能长久存放。所以,别看代人很凶猛的接连攻击了赵获与我,但我预料,代人现在已经吃光了所有的食物,他们无法战斗下去。
想一想,我们是晋国,是霸主。我们霸主的实力怎样,我们能聚集起多少兵力,保持持久的攻击力——即便是我们,现在都感到养活军队吃力,代人比得过我们吗?”
赵武说完,又冷笑地补充:“代军聘请燕公子主持这场战争,这位燕公子的心思却不在取胜上,他对代国并不是一心一意啊!粮草缺乏的军队,三心二意的统帅,疲惫不堪的士兵,加上衰弱的国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