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吃-《大西洋之王》


    第(1/3)页

    跟梅先生义结金兰只好,黎耀阳在太平洋酒楼宴请观礼嘉宾,基本上纽约华埠和新泽西有名望的华人都来了。

    黎耀阳的面子不能不给,而梅先生也用自己的也艺术征服了所有华人。

    这两位人物义结金兰,也被很多人过度解读为黎耀阳要插手戏曲界的征兆。

    但实际上黎耀阳对参和戏曲没有半点兴趣,他只是想交梅先生这个朋友。

    不过今天这宴会有点意思,为了照顾戏园中人,黎耀阳特意安排厨房把菜做清淡、做精致了。

    因为说起“吃”,那可不只是一日三餐那么简单。

    后世讲究科学吃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这句话对正常人来说是正确的,可京城里这些唱京剧的艺术家,挑大梁的角儿们,许多人却是违背这个规律,不是这么个吃法。

    过去有句话说梨园行里的人们如何吃饭,叫“饱吹饿唱”。

    “饱吹”指那些京剧院团里的音乐场面上的人,无论是吹笛的、吹唢呐的,吃饱了,才有气力好干活。

    “饿唱”,指的是那些场上唱戏的人,如果吃得过饱,腹腔里满满的,没一点空隙了,怎么运用丹田气?

    后世医学上的说法,当你吃饱了饭,血液都跑到胃里去帮助消化了,大脑就会出现供血不全的毛病,反应就不会那么灵敏。

    所以一般戏曲演员开戏之前,为了唱好戏,都不敢吃得过饱,有的垫补几口,有的甚至一点不吃。

    当然,人的胃也分三六九等,生活习惯也因人而异,所以戏班里的人对待吃也各式各样。

    有的人就敢打破这一规律,一点儿也不在乎,该吃吃,该喝喝……

    按照一般规律,上场以前是不能够吃咸的,喝辣的,尽量避免辛辣刺激这一类的食物,可有的人也不在乎,这就有许多故事可讲了。

    而梅先生则非常敬业,很讲究平时一日三餐与京剧表演艺术的关系。

    他对戏剧界的饮食名言“饱吹饿唱”体会尤深,他说,演员在演出之前,决不能饱食,否则的话,唱起来中气不足,动作乏力,严重的还会引发胃炎。

    所以,梅兰每逢晚上有戏,晚饭吃得都很简单,一定要等唱完了戏,休息一会,才敞开胃口来吃。

    梅先生喜欢清淡饮食,与他的京剧人生不无关系。

    他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明眸皓齿、嗓子和身段,在饮食上讲究健康、养颜、精音、止胖。

    因为喜欢清淡,梅兰养成了“三不三怕”饮食习惯:

    一是坚决不喝酒,怕呛坏嗓子;

    二是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和红烧肉之类太油腻的食物,怕生痰;

    三是演出前后不吃冷饮,特别是刚唱完戏不吃冷饮,声带经过激烈震荡的“热嗓子”就不会变成“哑嗓子”。

    为了保护嗓子,增加营养,梅兰主张多食鲜奶、鸡蛋、蔬菜和水果。

    不管如何,在吃这件事上,梅先生都是非常谨慎、遵守规矩的。

    他也不到馆子里去大吃大喝,只要有可能,都会回到家里吃自己厨子做的夜宵。

    梅大师的原籍虽然是南方,但由于数代都生长在京城,所以家厨给他做的饭在淮扬菜的基础上,增加了些京城的风味。

    唱一大出戏,体力脑力得多大的消耗?

    所以得吃点儿肉,增加点蛋白质。

    但又不能太油腻,极少上大鱼大肉,得荤素搭配才行。

    此外,在没有戏的日子,或者请客应酬,他常去淮阳馆子的玉华台,因梅大师是淮扬人,口味清淡、鲜美,偏一点甜。

    后来,川蜀的峨嵋酒家迁到京城了,在西单商场内开业。

    因为地址距梅先生的寓所护国寺街很近,梅大师便常光顾了。

    第一次去的时候,峨嵋酒家的厨师长伍师傅去见他,梅大师对他说:

    “我知道你们店里的名菜是宫保鸡丁,可我是南边的演员,不敢多吃辣的,所以您少给我放辣。”

    伍师傅不愧是著名的厨师,就根据梅先生的这一特点创造出改革的宫保鸡丁,就是后来的“小荔枝口”,甜酸味、胡麻香、光见红不见汁的新型宫保鸡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