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吃-《大西洋之王》


    第(2/3)页

    其特点是有点甜、有点酸、有点麻辣香味,盘中的鸡丁儿非常嫩,因为炒的时间很短,配菜的花生米酥脆不费牙,非常适合梅大师的要求。

    这一来,这道菜不仅受到梅大师的赞扬,而且受到梅府所有人的喜爱。

    于是有个大事小情,就都去峨嵋酒家就餐了。

    梅大师为了感谢伍师傅和全体员工。慨然为酒家留下了自己的墨宝,也就是现在悬挂在门楣上的那块“峨嵋酒家”的匾额。

    另外,梅大师还写下了一首七言诗:

    “峨嵋灵秀落杯盘,醉饱人人意未阑。应识时清培育广,良庖能事也千般。”

    此外,还绘就一幅《梅花图》相送。

    从此,峨嵋酒家对这道菜不断加工,精益求精,最终宫保鸡丁这道菜成为峨嵋酒家镇馆之宝,来就餐的人大都要点这道名菜。

    梅大师为了台上演戏好,终生不动酒,不吃辣。

    他说酒能乱情,容易在台上出事,而辣的食物刺激嗓子,使嗓子发干,容易失润,所以梅大师在饭后一定需要吃一些带汁的水果。

    夏天的西瓜、水蜜桃,冬天的苹果、鸭梨,都是常吃的。

    梅先生的儿女,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饮食习惯,演戏之前绝不敢大吃大喝。

    晚上演戏,他们姐弟都是只带两个茶鸡蛋,到剧场去吃,给胃里添一股食物,这就是他们的“戏前饭”。

    不仅是梅先生,另一位京剧大师马先生也是位吃饭相当讲究的主儿。

    他家里的厨房特别注重卫生,使用的锅盆及一切餐具都擦洗得锃光瓦亮。

    有人说,马先生还精于厨艺,最拿手的菜是芙蓉鸡片——也就是用鸡蛋清拌鸡片做成鸡蓉,然后下油锅炸,最后用淀粉勾芡,而成了一道清爽、滑嫩的好菜。

    关于马先生与美食,还有一个故事。

    就在京城和平门内西来顺饭馆,那里有一道名菜:马莲梁鸭子。

    据说,马先生当年和西来顺掌灶的厨师褚连祥交谊甚厚。

    当年褚连祥在“又一村”饭馆掌灶的时候,饭馆门外有两位有势力的顾客,为了一个雅间动起枪来了。

    眼看事情要闹大,马先生正在那里吃饭,赶紧跑出去,硬把事情给“平”了,使“又一村”没有受什么损失。

    后来褚连祥到了西来顺,为了报答马先生这一恩惠,他凭着自己高超的厨艺做出了一款名菜。

    他先把鸭坯子用多种食材腌制,然后上锅蒸,最后再用油锅炸。

    鸭子端上来,香酥脆美,外焦里嫩,可以说是鲁菜香酥鸭的提升版。

    这道菜做成功了,褚连祥就用马先生的名字命名,以报答这段情谊。

    除了讲究的鲁菜之外,许多京剧艺术家更喜欢吃京城的小吃,比如袁先生就非常喜欢喝京城的豆汁,李先生非常喜欢吃门框胡同里边的扣饼。

    这种饼就是用刚刚烙好的饼,上面打上鸡蛋,再放点蔬菜。

    快熟了的时候,上面盖上一个三角形的铁锅盖。

    做出来的饼丝又香又脆,特别好吃。

    后来马先生的师弟叶先生吃饭,可以说是又讲究又不讲究。

    他一日三餐都是按时吃,早餐是牛奶鸡蛋,吃完了就耗腿练功吊嗓子,中午饭爱吃面食,什么包子、饺子、烙饼、炸酱面,照吃不误,有时还要来一碗羊杂碎汤。

    吃的菜呢,有荤有素,还得来点凉拌菜,什么拍黄瓜、鸡丝粉皮儿、香椿拌豆腐等等。

    晚上有戏之前的“饭前餐”,吃两个馒头就一点炒蔬菜垫补垫补,戏散了以后还得吃,而且是三餐之中吃得最好的。

    一般都得有个鱼,还得上碗热鸡汤,另外红烧海参、干炸黄鱼也是照吃不误。

    不过,太油腻的菜还是不敢吃。

    为什么叶先生吃这么多?因为他是唱文武小生的,最拿手的是雉尾小生中的周瑜、吕布、罗成等等。

    文武小生既要有唱,还要有武工,头上要耍翎子,

    脚底要跑圆场,手里头还要打刀枪把子,所以肚子里一点食没有,真钉不下来。
    第(2/3)页